如何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信用监管、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低化、对经营主体干扰最小化,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助推中小微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6月27日,濮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具体措施等,并回答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
据介绍,一直以来,濮阳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加强信用监管,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通过推进“一码集成”改革,目前全市共发放“一码集成”营业执照33400张,办理承诺准营4944件。通过全面推行“一业一查一平台”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涉企信息归集总量达到845.47万条,重要信息类型数量大幅增加。今年1-3月,濮阳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15件,同比增长18.15%;濮阳市授权专利481件,同比增长52.22%。
2024年5月,濮阳市“一码集成”改革获得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通报表扬。截至目前,濮阳市经营主体达到37.29万户,比改革初增长30%,市场主体满意度、活跃度不断提升。
全面推行“一业一查一平台”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模式,是濮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一业一查一平台”监管,是指除特殊重点领域、执法专项行动、投诉举报、转办交办、大数据监测等,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方式,开展联合检查,并通过“智慧化信用监管平台”探索实施移动监管,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减少多头重复检查的监管模式。
2024年,“一业一查一平台”监管新模式将在濮阳市68个行业中全面推行落实,涵盖149个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有效实现“三个转变”,努力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低化、对经营主体干扰最小化,切实增强广大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濮阳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亮点,在全省居于先进位次。具体来说,濮阳自2012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是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濮阳市质押融资已实现县(区)全覆盖,累计209家企业通过质押1208件专利72件商标,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24.48亿元,无一家呆账坏账,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研发创新,以及支持中小微科创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濮阳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2笔5.34亿元,融资金额与笔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商标质押融资2.16亿元,居全省第一。在2023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濮阳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指标位居全省第三。
大家评论